跳到主要內容

啃書趴網隨記。定窯

宋元陶瓷大全定窯系 https://www.wikicc.cool/archives/2845/

定窯始燒於唐,受邢窯影響,燒瓷地點: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及東西燕川村,曲陽縣宋屬定州,唐末、五代為義武節使駐地。

1920年代葉麟趾第一次進行定窯調查,早期標本,有平底淺身碗,外施黃釉裏施白釉,胎厚重,具唐代早期風格;稍晚白釉碗多做45度斜出,碗身較淺,寬圈足,胎較平底碗薄,裏外施釉,為唐代後期形式。

所謂「麟趾」,「麟」 指的是麒麟,為祥瑞之象徵。而「麟趾」與「麟子」諧音,引申為皇室貴族子 弟之意。

曲陽縣誌著錄有王子山院和尚舍利塔記碑,五代後周顯德四年立碑"使押衙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殿中使御史充龍泉鎮使鈐轄瓷窯商稅務使馮翱...可知五代後期商品瓷產量眾多

使押衙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兼殿中侍禦史充龍泉鎮使鈐轄瓷窯商稅務使馮翱
https://m.biquge.pw/txt/273444/8896187.html

帶紀年銘文的定窯瓷器顯示至金代仍繼續燒製白瓷,澗磁村窯的燒瓷歷史始於唐終於元。

刮釉疊燒具有北方地區金代瓷窯裝燒特色,粗白碗心書寫及點紋也具金元特徵。

澗磁村定窯遺址

https://baike.baidu.hk/item/%E6%BE%97%E7%A3%81%E6%9D%91%E5%AE%9A%E7%AA%AF%E9%81%BA%E5%9D%80/10520910

北宋早期以前窯爐以木柴作燃料,北宋中期以後窯爐燃料用煤,

唐五代產品粗細摻半,青白兼有。較粗的瓷器胎質粗而色灰,比較厚重,胎上一般施一層白色化妝土,表面施白釉或青黃、褐綠、黑色釉,有的瓷碗外表施青黃、褐綠、黑色釉,而碗裏面施白釉,施釉較厚,多不到底,常有流釉、積釉現象。 

北宋時期一般白瓷器都用優良瓷泥制胎,基本上不再生產需用化妝土的粗胎白瓷器皿,青黃、褐綠、黑釉瓷器明顯減少,細白瓷器成為主流。裝飾仍較簡樸,多素面,部分器物沿用模印、貼花、劃花紋飾,刻浮雕式蓮瓣紋比較流行。產品裝燒方法仍是匣缽仰燒,

五代至北宋早期定窯白瓷燒製日臻成熟,“官”、“新官”款器為這一階段優質白瓷的名作。

北宋中期以後定窯優良瓷料得到大量開發,白瓷產量迅速增長。中期的碗盤等口沿一般有釉,釉色微泛黃,説明當時覆燒技法尚未普及,早期流行的花紋,包括刻浮雕式蓮瓣紋明顯減少,有深淺刀鋒效果的刻花紋飾最為流行。紋樣有萱草、蓮荷、龍紋等。晚期的碗盤之類圓形器物基本上都用支圈疊裝覆燒,器物口沿無釉有芒,釉色一般白中閃黃,有的略顯灰黃。此期產品品類較多, 仍以白瓷為主。

紋飾主要有龍、鳳和各種花卉圖案、動植物形象等。北宋中晚期定窯創燒成功的新品種有“紫定”(醬釉)、“黑定”和“綠定”,不過產量很少。所有“尚食局”器均出自晚期地層,其年代最早不會超過北宋晚期,大多數可能為金代產品。

金元時期許多碗盤類器物均採用器物內底刮釉一圈疊燒方法,這是粗糙化的表現。裝飾也走向草率,有的器物僅施黑色點畫或以墨書為飾。

景德鎮市東方古陶瓷研究會《早期定窯研究》https://www.gushiciku.cn/dl/1ap9c/zh-tw

摘要:早期定窯指的是北宋之前的定窯生產狀況。文章以北鎮定窯遺址發掘資料為基礎,結合墓葬等遺蹟出土的資料及文獻記載,認定定窯創燒於中唐後期,並在中晚唐時期得到初步發展;經歷唐末五代前期的快速發展,在五代後期迎來了窯業發展的第一個高峰

中晚唐時期:定窯的創燒和初步發展

定窯第一期的時代為中晚唐時期,時間自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至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為定窯的創燒時期。

定窯在匣缽底部墊一層石英砂以防止器物粘連導致定窯的細白瓷產品底部均大量粘砂,實際上造成了定窯與邢窯產品的一個較為顯著的不同[16]

定窯從創燒伊始就奠定了以細白瓷產品為主的生產特徵,而且產品質量很高這表明定窯的創燒起點很高,缺少一般窯場初創時期工藝水平和產品質量從較低水平向高水平演變的發展過程。

定窯的創燒與義武軍節度使的建立有很大的關聯定窯初期的生產是在義武軍節度掌管之下

唐末五代時期:定窯的快速發展與第一個高峰期
這一期又可劃分為前、後兩段,即唐末五代前期的快速發展期五代後期的第一個高峰期


唐末五代前期的快速發展期

鞏義窯、邢窯的三彩器胎與同時期燒造瓷器產品的胎成分一致,只是因為燒成溫度和燒成曲線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特徵,但定窯低溫釉產品的胎則使用一種與瓷器胎料完全不同的黏土,其成分更接近陶器製作的標準[57]。從外觀看,定窯的低溫釉產品釉層薄、流動性強,顏色較淡雅,不及鞏義窯、邢窯產品色彩濃豔、深沉。

這一階段白瓷枕上開始出現細線劃花裝飾,紋飾主要是簡單的草葉紋(圖一三-1)。此段的細白瓷、精細白瓷和中白瓷等白釉產品中的碗、盞、盤、碟類器物開始出現較多的花口,包括五花口、雙出脊花口等,這應當與晚唐以來瓷器對金銀器的模仿有關,除定窯外,越窯、耀州窯均有類似的情況[58]

在裝燒方法上,青黃釉碗依然採用三葉形支釘作為間隔具疊置裸燒細白瓷、精細白瓷、中白瓷均使用匣缽單燒法,碗、盤類器物使用漏斗形匣缽,匣缽內底墊砂,所以器物底部可見粘砂痕跡。

五代後期的第一個高峰期:此階段年代為後唐長興元年(930年)至北宋建立(960年)之前,細白瓷進一步凸顯其作為核心產品的地位,器類有碗、盞、缽、盤、碟、盞託、盒、器蓋、爐、執壺、瓶、罐、枕、瓷塑等,因為器類的增多,碗類器物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依然是細白瓷產品中最主要的器類這一階段盤類器物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在裝飾技法上,細白瓷幾乎全部為素面器。細白瓷與精細白瓷碗、盤、缽等類的花口器物的比例較此前明顯上升(圖一八)。花口作為一種施加於胎體口部的裝飾,在這一時期持續增長,說明了瓷器生產中模仿金銀器造型的風進一步延續和發展這一時期基本所有的器物均施釉不及底,足心無釉,少見前段精細白瓷碗採用的裹足刮釉方法。

目前考古發掘所見“官”字款定窯瓷器,大體可以斷代在王氏義武軍節度的時期及以後的五代中原王朝時期和隨後建立的北宋王朝時期

五代後期,隨著王都被攻滅,定窯開始歸屬於五代的中原王朝。從王子山院的碑記[63]可知,此時定窯生產成為了民間生產、政府收商稅的模式,定窯的生產也在此時達到第一個高峰。


在產品需求的刺激下,並深受定窯的影響,以白瓷為代表的遼瓷可能在10世紀上半葉創燒[67]。史籍明確記載,遼控制定州期間將技巧之家遷往遼地[68]。遼地陶瓷生產大致始於這一時間前後,與曲陽陷落後包括大批窯戶在內的農業及手工業者被掠入遼地不無關係[69]。以上事實表明,早期定窯在迅速發展的同時,對南北方的白瓷生產均產生了重要影響。

早期定窯在9~10世紀全國的陶瓷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鈞窯紫斑雞心蓋罐

鈞窯紫斑雞心蓋罐 https://twdaily.org/zh-hans/6c945b8c10dca4864433b414476a8036.amp 一色 | 馆藏之钧窑青釉鸡心罐,文房件?茶器?or 酒器? https://zhuanlan.zhihu.com/p/547981759 雞心罐名稱來自造形似雞心,主要流行於金元時期的北方地區,以河南鈞窯天藍釉玫瑰紫斑最為著名,上窄下寬,罐口收斂,下腹漸豐,罐内外皆施釉,底足内亦有施釉,釉汁肥厚晶亮。 以上的敘述與收藏的心雞蓋罐一致。 至於它的功用應是為便於取用內儲物而設計,大部份所見的雞心罐少有蓋子,一直以為本來就沒有蓋子,與點茶時放置竹筅的容器型式很相像,後來找到杭州一色美術館雞心罐探討文章,看到宋代備茶壁畫照片才知道它可能是搗磨粉末時使用的容器。 抹茶的秘密——日本茶筅 https://read01.com/KD3jax5.html#.Yz77YHZBycQ  

醬釉雙繫纏枝印花注子

  雙繫纏枝紋 類似青白瓷胎底但較厚實感 依據網路上找到的資料,較相近的窯口為福建蒲城縣大口窯。 http://www.zhongguociwang.com/show.aspx?id=6643&cid=153   http://www.zhongguociwang.com/show.aspx?id=16352&cid=191 浦城窯,屬於中國名窯之一,建於南宋時期,屬於青白瓷窯,大口窯醬釉瓷魚簍紋執壺便是其出品的瓷器。烧造年代约为北宋中晚期至元初期,兴盛于南宋,器型多模印,且模印纹饰较为立体清晰。大口窑是闽北重要外销瓷窑场